赵无极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《14-3-59》
香港佳士得2010年春拍将特别呈献赵无极一系列创作,时间跨度深广,从上世纪50年代的“静物风景”、“甲骨文系列”、“抽象风景”,一直延伸至上世纪70年代“空灵轻淡的水墨式油画”,1980年至2000年间的“色彩的深度性探索”。5月30日下午举行的佳士得“中国二十世纪艺术”专场拍卖中,将推出“大师的诞生——成就中国艺术现代复兴的赵无极”,这也是此次佳士得春拍中的一大亮点。专场将上拍赵无极各个时期的作品三至四件。这些作品之间互相呼应,展现出独特的历变脉络,完整地呈现了一个中国艺术大师半个世纪的探索历程和艺术成就。
以宏观的视野审视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,赵无极是有着承先启后、开创传统的重要地位。他承续了中国宋元山水画的美学精粹,重新演绎,并融会、结合西方艺术中表现色彩、光影的优点,演化为一种崭新、抽象的表达方式。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,一方面使中国山水艺术、水墨写意有了历史性的新发展;另一方面,他在中西美学融合的探索进程上,体现了最完美的汇合和范例,实现了从林风眠等以来整整两代艺术先进的探索和追求,见证和成就了中国艺术的现代复兴。
上世纪50年代中期,是赵无极创作生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,按画家的自述,是“绘画一个阶段的结束,或更正确地说,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阶段的开始”。这段时期的创作,在艺术成就和产量而言,都是十分丰硕的。很多被知名美术馆永久收藏、极富代表意义的作品都在这段时间完成。此次春拍推出的《14-3-59》(估价:1000万~1500万港元)、《02-01-65》(估价800万~1200万港元)两幅作品,是赵无极该时期中最具代表意义的重要作品,由藏家私人收藏近半个世纪,从未在艺术市场曝光。而《25-10-90》(估价:650万~1000万港元)和《31-01-2001》(估价:140万~200万港元)两幅作品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。这个时期,赵无极更多采用鲜艳、亮丽的色彩。按画家所言:“想藉对比和同一色彩的多重振颤使画布跃动起来,找到一个放光的中心点”,以光彩来带动颜色的变化和动势,甚至是无形的空间也似乎耸动起来,这种技巧即使在西方艺术家群,也是十分独特和突出的,说明赵无极多年探索色彩、空间的成就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